
山東濰坊:工業經濟邁上新臺階
發布日期:2018/3/8 9:33:37
2012年以來,山東省濰坊市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,全市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。我市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創建市、國家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、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、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。
——工業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。2012年以來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%,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,經濟總量穩居全省前四位。2016年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.34萬億元,是2012年的1.3倍,年均增長9%;實現利潤、利稅分別為743.1億元和1129.3億元,均為2012年的1.4倍,年均增長12%。
——骨干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。2016年全市重點調度的800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22億元,占規模以上企業的62.3%。過百億級企業達到15戶,比2011年新增5戶。有36家企業40支股票在境內外上市。
——技術改造力度不斷加大。2012年—2016年,全市工業投資完成9801.8億元。其中,共實施技術改造項目7958項,完成投資7256.1億元。濰柴動力“工程機械用高端液壓元件實施方案”、歌爾股份“單芯片集成超小型MEMS傳聲器實施方案”和盛瑞傳動“汽車自動變速器行星排總成”項目承擔國家工業強基工程。
——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。全市80%以上大中型企業都建立了研發機構,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、省級144家、市級297家。兩化融合深入開展。8家企業先后入選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。濰柴動力、福田雷沃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,15家企業獲批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。
——節能降耗取得新成就?!笆濉逼陂g我市萬元GDP能耗和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3.7%和29.9%,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降耗任務目標。
傳統優勢產業加速轉型升級
近年來,我市緊抓智能化、服務化、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,加快向產業鏈、價值鏈高端提升,重構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,逐步改變以低效率、低效益加工制造為主的產業結構。
積極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大趨勢,深度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“兩化”深度融合,通過實施“兩化融合”行動計劃、關鍵崗位機器換人、生產線自動化改造、智能工廠建設等重點工程,引導企業“觸網上云”,以信息化提升產業全流程,全力打造“智慧工業”。據統計,我市超過20%的規模以上企業分別在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產業鏈管理、采購、銷售、售后服務等環節實現了互聯網應用,實現了信息技術全面滲透和綜合集成,促進了全產業鏈、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;濰柴動力、雷沃集團、盛瑞傳動等企業率先上云,實現了研發設計的云協同。截至目前,國家和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,我市分別有15家、10家企業入選,2個項目列入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項目。
我市把服務化作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,加快制造服務融合,圍繞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營銷售后等價值鏈關鍵環節,重點引導企業推廣系統集成與總承包、定制化服務、供應鏈管理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創新設計、融資租賃服務、服務外包、信息增值服務等八大服務型制造模式,推動企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,拓展了產品價值空間和市場空間。雷沃重工建立了云服務系統,為客戶提供故障自動預警、設備保養提醒、車輛維修等一攬子服務,并將機械作業信息適時通報給機主,實現了由單純制造向制造服務化的轉型,該系統已成為農業部發布全國“三夏”生產數據的重要信息來源。
我市一方面狠抓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低效產能工作?!笆濉逼陂g我市萬元GDP能耗和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3.7%和29.9%。2016比2012年減少煤炭消費94萬噸,超額完成了減少70萬噸的任務目標。2016年萬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7.2%,超額完成了年均下降3.66%的任務目標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經淘汰鋼鐵產能160萬噸、焦炭產能80萬噸、煤炭產能112萬噸、小火電36.5萬千瓦、印染產能7.2億米、造紙產能20.3萬噸,圓滿完成了國家、省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。另一方面,廣泛推廣節能環保技術、產品和裝備,建立綠色制造體系。今年全年將改造高效煤粉鍋爐1000蒸噸,推廣清潔煤炭90萬噸、節能環保爐具30萬臺。
培育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
我市堅持“一企一策”,個性化地支持大企業向國際先進企業對標發展。專門出臺了支持歌爾打造千億級企業的實施意見、支持盛瑞傳動打造國際知名自動變速器研發生產基地的實施意見。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、重大平臺等實行“一事一議”,在用地指標、資金支持、投融資機制創新等方面不斷加大保障力度,促進資源要素向龍頭企業聚集。爭取利用3-5年時間,打造一支由千億級、五百億級、百億級組成的龍頭企業群,提升我市工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
集群化、園區化發展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,便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建鏈補鏈,也便于產業鏈同類企業的抱團發展、共同競爭。我市把園區建設與全市產業布局調整結合起來,將來每個產業都有相對集中的園區作為承載,實現產業集約發展、企業集群布局。支持龍頭企業主辦建設配套產業園區,符合條件的工業園區直接使用大企業名稱進行命名,如盛瑞傳動自動變速器配套產業園、北汽福田諸城汽車工業園、大洋泊車配套產業園、比德文配套產業園、豪邁產業園等重點園區。
工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
今年1-8月份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.4%。累計產銷率為98.55%,工業產品產銷率比上半年提高0.12個百分點。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31.8億元,增長2.2%;實現利稅655.4億元,同比增長5.4%;實現利潤160.3億元,同比增長4.3%。全市累計工業用電量236.8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7.1%,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.1個百分點。
去產能工作有序推進,鋼鐵、水泥、煉油、輪胎產能利用率均處于合理區間。水泥熟料、橡膠輪胎外胎產量分別下降1.3%和6.5%。全市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,濰坊特鋼、巨能特鋼和魯麗鋼鐵均在9月底前完成了相關設備拆除。降成本方面,深化“711”專項行動,出臺46條具體措施,為企業節約成本95.4億元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,同比減少0.3元。
重點支柱產業作用明顯增強,傳統產業機械裝備、汽車制造、石化鹽化、紡織服裝、食品加工、造紙包裝6大傳統產業總量約占全市工業的72%。其中,機械(含汽車)、化工行業分別達到3800、3400億級,紡織、食品行業分別達到1600億級,過百億級企業達到15家。骨干企業效益持續好轉,前100名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、利潤、利稅,分別增長18.8%、31.9%、29.7%,主營業務收入過20億元的企業40家,過百億元的企業6家。產業集群發展成效明顯,獲批國家級、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個、16個。機器人RV減速器、自動變速器等一批關鍵技術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。兩化融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,濰柴動力、福田雷沃被確定為國家首批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,15家企業獲批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。
今年前7個月,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5.5%和15.1%,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7.2個和6.8個百分點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、利潤、利稅增速,分別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8.8個、21.2個和26個百分點。新技術方面,重點培育了濰柴集團、帥克機械、邁赫機器人等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及產業化項目。新產業方面,擁有節能環保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材料等一批基礎發展好的產業,培育了歌爾集團、雷沃重工等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和生物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。歌爾集團申請專利7800多項,企業虛擬現實產品占全球中高端市場70%以上份額,目前正規劃建設山東歌爾虛擬現實產業園。雷沃重工是國內目前最大的農機裝備企業,谷物收獲機械市場占有率達到70%,2016年雷沃品牌價值達到406億元,位列農業裝備行業第1位。新業態方面,通過組建專業物流公司、發展總部經濟、發展集團財務公司等措施,推動晨鳴紙業、福田汽車等骨干龍頭企業業態創新。新模式方面,涌現了立體停車、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等新的模式,重點培育了大洋泊車、金絲達新能源科技等骨干企業。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